
“瞳孔缩放揭示了记忆的保存机制”
(信息来源:互联网综合资讯)
【Nature刊文:瞳孔缩放揭示了记忆的保存机制】
在睡眠状态下,大脑的海马体会将与近期经历相关的神经元依次激活并放电,就像按下了电视机的“重播”按钮,这一机制有助于将经历转化为可以长期存储在大脑中的记忆。
以往研究认为,在这期间,大脑会同步“复习”更久之前保存下来的长期记忆。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大脑在形成新记忆时不会覆盖或干扰旧的记忆?
1月2日,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的研究找到了大脑避免“灾难性遗忘”的机制。

人员知道,实验室里的小鼠会在自然睡眠期间半睁着眼睛。通过监测睡眠这些动物的瞳孔变化发现,在深度睡眠阶段,小鼠的瞳孔会反复缩小再放大,每个周期大约持续一分钟。神经元记录显示,大脑的大部分经历重播发生在瞳孔缩小阶段。
为了验证瞳孔变化与记忆处理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利用光遗传学技术控制小鼠大脑神经元的放电活动。结果发现,如果在瞳孔缩小阶段抑制海马神经元放电,小鼠醒来后就会忘记睡前的经历,而在瞳孔放大阶段减少神经元活动则不会影响新记忆的形成和保留。
进一步研究表明,睡眠中的瞳孔放大期主要负责处理并巩固已经形成的长期记忆。

该研究揭示,小鼠大脑对新记忆和旧记忆可能发生在睡眠的不同阶段,这种时间上的分隔可以有效避免新旧记忆的混淆。
记忆是一个具有高度演化保守性的系统,这一发现如果在其他动物中得到证实,也可能适用于人类。
另外,这一机制还可以为人工神经网络的优化提供启发,避免人工智能出现灾难性遗忘的问题。(哈勃观察员)
(2025年 1月 10日)
【编者声明:上述信息来自互联网,与本网站观点无关。我们编发该信息只为向网友提供更多参考资讯,不代表我们赞同或否定该信息】

(郑重提示:本网页有些图片来自互联网,原作者不详,版权未知,此处仅做参考使用。如侵权请告知,我网立刻删除并致以真挚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