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更多>>

马臣答读者:我什么不刻画?

发布:来美利科技   时间:2023-09-23



马臣答读者问:我什么不做精细刻画?

作者:北京宏城利科技有限公司CEO 马臣


“我为什么不热衷于搞精细刻画?”


上周初,好朋友给我留言说,《当胜利日来临》的人物刻画稍欠力度。其实这不是朋友们第一次这样说,过去很多年来有多位好友说过同样的话,看来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大问题。记得最早说我的连载作品里人物刻画不足的是腾讯棱镜的一位记者。那是八年前的这个月份,这位记者朋友刚二十多岁,是我的小酒友。当时她住在航天大学附近,办公地点在知春路,距离亚运村很近。

我是2015年7月份开始在网上发布长篇连载《红石英雄传》的,到九月份已经连载两个月。然后有一天傍晚腾讯棱镜的这位小酒友到亚运村来跟我喝酒,聊起我的连载内容,她就说,故事很好,但是细节刻画不足。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说我写的东西刻画不足,我就记在了心里。

但是,我没有改。为什么没改?今天我好好聊一下其中的原因,作为写作上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之谈,也算是留给历史和后人的一份礼物。


我为什么写作品不工于刻画?有几个原因导致我这样做,这些原因大体上说有如下四条:

1、写作类型因素;

2、特殊国情因素;

3、商业投资因素;

4、个人成长经历;


下面我就逐条细致的讲一下。先说好,这是我个人观点,一孔之见,不见得正确。如有偏颇之处,敬请朋友们指正。


1、写作类型因素;


人类的写作史大体上有上万年之久,从岩石刻字以来,到羊皮书,再发展到今天的网文、火星文,一脉相承,历史是连贯的,都叫写作史。

自古以来,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写作曾经只有一种类型,就是写书,小说,或者记史,我们称为第一种类型。后来有了两种甚至更多种类的艺术表现样式,不仅仅是古时候的小说和记史样式,还包括其它样式的记载和传播形式,我们称其为第二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和第二种类型在时间上和原因上的分水岭,是工业化。

在工业化之前,文字记载是个很单纯的事情,就是靠“写”来传达记忆和观点,那就要着重于描述。用现在大家都知道的词汇来说,就是刻画。这个时期的作品古今中外都一样,比如欧洲的莎士比亚作品,中国的四大名著,都是工于刻画的样本杰作。这个类型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局限性,那个时候没有别的艺术表现形式,只能用笔触来描述(刻画),言情状物,必须精细入木,否则没办法把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完美的传递出来,留给读者,留给后人。

但是,在工业化以后,多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问世,比如现在大家已经熟知的电影、电视剧、网剧、电子游戏等等。在这些新样式的艺术表现领域,写作上的精细刻画就不再重要,甚至干脆就成了累赘。因为,自有新的艺术表现方法来填充或者说代理旧式写作的运笔刻画作业。

工业化在艺术表现领域的最伟大变革,就是电影的诞生。它是一棵独立的科技树,派生出电视剧、网剧和电子游戏等艺术类型。而电影的诞生就彻底摧毁了旧式写作的固定范式,让写作不必要再浪费很多笔墨去搞刻画,而把刻画(描述)这事留给后续链条。


我们来看好莱坞的例子。按照从前的理解,比如古时候,要描述一个事件,那是一定要很花功夫的做大量刻画描写,才能把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物塑造好。但是好莱坞的电影业彻底改变了这种创作模式。好莱坞重新定义了写作,让写作不再按照老规则来执行。

一切电影都是从一部剧本开始的,好莱坞也如此。但是,好莱坞的电影剧本跟其它地方的电影剧本完全不同。在好莱坞,一部长度为两小时的电影,它的剧本固定在三万字左右,不会超出这个文字容量。首先,编剧拿出的是一个很初级的文字大纲,其实我说它是大纲确实很准确,特别粗糙的一个东西,尽管也叫剧本,但是跟中国人理解中的“剧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

这个剧本只提供故事的主框架,事件的具体背景和作品的样式,比如它是武打片还是文艺片,或者科幻片等等,把故事大纲和影片类型确定下来,而不在细节上做太多的描述(刻画)。

这个剧本拿出来之后,下一步是立项。如果不能立项成功,那就抛弃不用。如果立项成功,意味着影片将投入拍摄,那么好,接下来围绕这个剧本,一整套商业流程开始启动和运作,紧接着一群人就上来了,给剧本做商业润色的,刻画人物的,专门写幽默台词的,甚至还有专门安插商业植入的,全就位了。一整套商业流程下来,最终拿出来的才是大家在银幕上看到的那个东西,很完美,但跟最初拿去立项的那个剧本已完全不同。

这就是最典型的好莱坞工作法,它彻底改变了写作的要义,是工业化时代对写作进行重新定义的最鲜明例证。好莱坞写作法,它的主要任务或者说主要功能是给项目提供一个可行性大纲,制造一个主体框架,而完全不必要拘泥于刻画细节。对人物或细节的刻画留在项目立项后去做,或者留给后续具体工作人员去做。

于是我们看到,这已经完全摧毁了自莎士比亚以来,也包括中国的四大名著以来,所形成的的特定写作模式和理念。在这个高度商业化的流程里,写作层面的描述与刻画已经非常不重要,这个事情留给后面的程序来做,具体地说,包括导演,演员,服装道具美工摄像等等等等......环节来共同完成,而不是在写作环节完成。

工业化最大的贡献就是产生了分工,让以前必须由一个人直接做完,变成很多人在多个环节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远比一个人包揽全部创作工序要看好得多。大家看好莱坞电影是不是觉得很精彩?是不是远比剧本版的莎士比亚和书籍版的四大名著更吸引人?答案是肯定的。

在中国,工业化来的比较晚,所以中国人的写作曾经主要是第一种类型,而第二种类型直到改开以后才开始冒头,但是也很不成熟。甚至直到今天,完整意义上的第二种类型仍然没有成气候,写作这事还是第一种类型的天下。

比如,中国人写电影剧本,动辄五万字甚至八万字,根本无法在三万字以内完成一个剧本。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写剧本还是埋头苦干搞大量刻画,啰里啰嗦磨磨唧唧的,完全不得要领,把很多个分工合作的环节仍然自己一个人来做。相比于好莱坞,我们的差距不只一两个世纪。


2、特殊国情因素;


这个我不展开谈,只提一下就是。原因你懂。

举例说,我写的《红石英雄传》(又名“欲望女神”),里面有大量跟国情不符的情节。具体都什么情节,老读者都知道。那么这个就不能过细的刻画。比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金瓶梅,西门庆拉着潘金莲的手进到屋里去。完事,就写到这就行了,把故事讲一下就行了。如果你再精细的刻画,对人物做刻画,做情节做刻画,对与这个故事相关的一切都做精致传神的刻画,那就完蛋了。什么叫完蛋了,你懂的。

我之所以在今天仍然可以安然的坐在这里跟大家讲故事,就是因为我没刻画。

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打定主意不做刻画,只写故事。拉手进屋就行了,别再多写,再描述,就是找死。国情就是这样,要知道自己在哪里,吃谁的饭,这非常重要。腾讯棱镜的那位记者最早发现我不做刻画这个问题,我跟她做了解释。于是她知道了干我这活的禁忌,但是我不能把这个禁忌逢人便讲。


3、商业投资因素;


前面讲到了工业化对写作定义的肢解和升级,其实这个肢解和升级还算是很温和的。没错,工业化对写作定义的肢解和升级并不剧烈,也不是颠覆性的。而对写作定义进行最彻底的肢解和升级,是商业化。

不要把工业化和商业化理解为同一种东西。工业化并不等于商业化,但商业化中包含工业化,又比工业化走得更远,更彻底。

在时间点上,工业化是从十九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而最彻底的商业化是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到今天。

在工业化时代,或者说在工业化的创作流程里,上面举到的好莱坞的例子,不管怎么说,总还是要有个剧本的。尽管那个剧本跟莎士比亚和四大名著比起来已经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粗糙到了只能算是个故事大纲,但不管怎么说,一部好莱坞剧本,三万字还是要有的。

但是,在商业化时代,创作已经可以连剧本都不要,而只是几页PPT即可。听说过几页PPT搞来几千万的成功案例吧?商业化时代大把这种连科幻作家都不敢这样写的事情,却每天都在大量发生着。

在商业化时代,如果你的写作不是为了传播一个故事,而完全是搞一个商业项目,那么写作已经根本不需要遵守任何传统要义,只需PPT化的搞个演示性的东西,就行了。


商业化时代的写作,先占版权,不抠细节。我就给你这个故事,对,请看PPT,你觉得怎样?行不行?要不要?行就谈谈,想要就签合同。感觉不行你再去看别的,拜拜,再见。

现在已经不是曹雪芹写红楼梦那年月了,曹雪芹死扣细节,红楼梦120万字他花了二十多年光阴(有说后四十章是高鹗写的,但这不重要),描述啊描述啊描述,刻画啊刻画啊刻画啊作品写完之后他总共赚到的钱连一辆自行车都买不来。

而现在谁还这么搞?《红石英雄传》200多万字,我一年就全部写完了。现在讲效率,讲投资,讲上市。阅文成了上市公司,所以商业化时代的写作在策略上跟从前完全不同,再下死功夫扣细节已成迂腐的孔乙己。

目的不同,写作方法就完全不同。我写的作品,《红石英雄传》也好,《当胜利日来临》也好,主要目的是用来做项目的,偏游戏,元宇宙领域。所以这种创作就是写故事,做大纲,打造IP,没有任何必要做细致的刻画。

从一开始我就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目的和终点在哪里,侧重于提供一个故事大纲,可供进一步装修的主体结构,任由后来者(程序员或美工师)做成后续的营造工作,就犹如看好莱坞那个工作(创作)流程。在那种流程里,我就是一个提供初级剧本的原创编剧,故事从我这来的,版权归我,就这样。我的身份和位置,就是这样。

时代发展了,进步了,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能不跟着变。所以,我一再说,我写的东西,比如《当胜利日来临》,它是给特殊读者看的,不是给普罗大众看的。它是丰富版的商业计划书,只比商业计划书多了情节部分,是给投资方看的,不是给广义的读者看的。


4、个人成长经历;


前面三大项,写作类型因素,国情因素和商业因素,基本上把我“不刻画”的主要原因都讲清楚了。但是,还有一个原因,占比不大,但也必须提一下。这个原因,就是我的个人成长经历。

写作是成长经历的一部分。或者说写作的习惯受成长经历的影响特别大。而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很偏重于剧本化,所以我的写作习惯和特点当中,剧本的影子特别重。

跟普通中国人的成长经历完全不同,我小时候的阅读量非常大。我总说,我在17岁之前读完的书籍,中国14亿人里面,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我在17岁之前读完的书多。这与我出生时的家庭和父母身份有关,在此不展开谈。

我少年时读的书里面,剧本非常多。而剧本这种写作形式,对刻画并不侧重。或者说,写剧本跟写小说完全不同,小说必须着重于刻画,但剧本恰恰相反。剧本只提供故事大纲,不做细节刻画。否则的话,前面讲过,一部两小时的好莱坞电影,它的剧本只能是三万字左右,再多了就会被扔进垃圾箱,根本不会有人看一眼。

而中国人写剧本,同样是两小时的电影,却能写到五万字甚至八万字,这就是对创作样式理解不够所致。


我很清晰的记得,在十五岁的时候,看过一部美国电影《车队》的剧本,我至今记得剧本中的一段文字,写的是男主开车时看了一眼后视镜。就这么简单,剧本只交代了这样一个镜头,男主看了一眼后视镜,其它什么都没写。

至于此人看后视镜时的表情,是张着嘴大喘着粗气看后视镜还是瞪大了眼睛看后视镜,什么都没写,就写了一句话,男主看了一眼后视镜,其它交给导演和演员来完成,无须文字上做任何刻画和描述。

这就是剧本化的写作,特点上跟传统的写小说创作法已经大相径庭。写电影剧本大体上只交代故事本身,以及人物在故事中的每一个节点位置,而不做具体的和过细的刻画。而我的创作手法与习惯,已经严重剧本化了。这是少年时代留在骨子里的系统程序,已经没法改变。

不过,在过去的创作经历中,我严重得益于这种极简化的写作习惯,使我的写作更能侧重于对重要事件的描述,而完全丢弃不重要的环节。

我就是靠着这个本事,从一个北漂流浪者,住进了北四环高级住宅区的。我坚信我以后的进一步成功,还会得益于这个弃繁就简,抓住重点的好习惯。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喜欢,上述观点如有偏颇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祝朋友好运!


(全文完)


郑重声明:本作品原创作者为北京来美利科技中心CEO马臣,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来美利科技网站 编辑组

2023年9月23日



(郑重提示:本网页有些图片来自互联网,原作者不详,版权未知,此处仅做参考使用。如侵权请告知,我网立刻删除并致以真挚歉意)


来美利(LML)科技

官方网址:www.ma598.com

企业邮箱:leocworld@163.com

企业微信:machen725

企业 Q Q:346999972

官方微博:红石情报总局

京ICP备:202300184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4237号

北京来美利科技中心 创建运营

LML Technology Centers All Rights Reserved
来美利科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