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元宇宙发展论坛发布40项创新成果”
(信息来源:互联网综合资讯)
【上海元宇宙论坛落子:40项成果背后的产业务实转向】
据@辛泓睿 报道:上海元宇宙发展论坛落幕,发布40项覆盖多领域的创新成果,签约13个市区联动项目
上海元宇宙发展论坛落下帷幕,40项创新成果发布与13个市区联动项目签约的组合拳,透露出行业褪去概念泡沫后的清晰走向。这场以“虚实融合”呈现的盛会,实则是上海元宇宙产业从“造势”到“成事”的阶段性答卷。
40项成果的分布藏着明确的产业逻辑:数字内容、XR眼镜等六个赛道精准覆盖工业、医疗等四大领域,没有花哨的概念炒作。

阿里夸克Ai眼镜的医疗辅助功能、迅图数码国产三维引擎的工业适配,都是能快速落地创造价值的硬家伙。逛论坛展览区时能明显感觉到,企业不再执着于“元宇宙是什么”,而是聚焦“元宇宙能做什么”。
13个签约项目更凸显市区联动的巧思。浦东的数字孪生园区、徐汇的文旅光影项目、静安的AI虚拟直播系统,不是简单的项目堆砌,而是各区依托产业基础形成的差异化布局。这种“市级搭台、区级唱戏”的模式,恰好破解了元宇宙落地中“政策空转”的行业痛点。
最值得关注的是全国首个元宇宙成果评价标准的发布。这标志着上海在规范产业发展上抢先一步,此前行业乱象的根源,正是缺乏统一的价值评判体系。有了标准,资本和资源能更精准地流向真正有价值的项目,而非靠概念圈钱的玩家。

从行业视角看,这正是元宇宙的理性回归。前两年VR出货量连降、资本转投AI时,不少人唱衰元宇宙,但上海用3000亿的产业规模证明,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狂欢走不远,“技术+场景”的双轮驱动才是正途。
未来,上海元宇宙产业大概率会沿着三个方向走:技术上聚焦3D引擎、高端芯片等“卡脖子”环节补短板;场景上从文旅、医疗向城市治理、交通等领域延伸;生态上政企协同模式可能成为全国样板。
当然,硬件体验待提升、商业模式待验证等老问题仍在,但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务实节奏,远比昙花一现的热度更有生命力。
(2025年 9月 30日)
【编者声明:上述信息来自互联网,与本网站观点无关。我们编发该信息只为向网友提供更多参考资讯,不代表我们赞同或否定该信息】

(郑重提示:本网页有些图片来自互联网,原作者不详,版权未知,此处仅做参考使用。如侵权请告知,我网立刻删除并致以真挚歉意)




